2013年5月4日 星期六

西螺大橋





簡介
「西螺大橋」位於雲林縣橫跨濁水溪,是「遠東第一大橋」。西螺大橋可說是西螺極為重要的標誌,更是昔日台灣西部緃貫公路的交通樞紐。

西螺大橋的興建,主要是由於北斗溪與虎尾溪源頭的溪水,常在夏季河水大漲時氾濫成災,影響河岸兩地的居民,雖然冬天河水枯竭,河面無水可通行,但是每每豪雨一來,居民只得用竹筏來當交通工具,十分不便,生命安全也受到威脅。
歷史
半世紀前,為了便於居民往來以及疏通南北交通,地方人士極力督促日本總督府興建橋樑,終於在1937年開始動工,中途因二次世界大戰爆發,珍珠港戰事而停頓,所有橋樑鋼材全拆移它用。

台灣光復之後,在民國41年才又再度動工,在美國援助下重建,並於同年完工,隔年民國42年1月28日正式通車。當時的西螺大橋,已是遠東第一大橋,僅次於舊金山的金門大橋,而成為世界第二大橋。
特色
西螺大橋北起彰化縣溪州鄉,南迄雲林縣西螺鎮,全長1939.03公尺,寬7.32公尺,共共32座橋墩,31個橋孔,採華倫氏穿式,以鋼鐵作架,橋泥主要為水泥。

主供行人、汽車通行,左側還設有糖廠鐵道,當時號稱「遠東第一橋」,全世界亦僅次於美國的金門大橋的世界第二大橋。另外,橋上併設糖業鐵路,形成鐵公路同行現象,為南北平行預備線最晚完工的一段,唯西元1979年以妨礙交通為由拆除。

西元1997年,中沙大橋與西螺大橋間的溪州大橋完工後,西螺大橋轉為供小型車、機車、自行車通行的便橋,西元2000年曾被提議因此橋老舊應予拆除。在雲林縣與彰化縣政府的努力下,使西螺大橋轉型為觀光大橋,西元2004年11月19日,彰化縣政府更將西螺大橋列入彰化縣歷史建築。
交通資訊
開車:
中山高 → 國道1號 → 下西螺交流道 → 沿台1線北行 → 續接大同路 → 大橋路,即可抵達西螺大橋,全程約3公里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